“同学们应该把握伟大时代,从小培养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思维,为支撑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王府学校总校长 王广发
近日,北京王府学校第九届科学节圆满闭幕。113个奇思妙想,279双探索之手,从5岁幼儿到18岁青年共同编织的科学梦想,在这个夏天绽放光芒!
本届科学节持续半年,学生们倾注了大量热情,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科学的海洋中破浪前行。闭幕式盛典则打破传统学段壁垒,让5岁幼儿到18岁高中生,在同一科学舞台上展示探索成果,展现出王府完整的特色科学思维成长体系。
01献给幼小初高的掌声,很响亮!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用积木拼搭出了一个好玩的“打地鼠”玩具,开启了对物理世界的初步认知。四位小朋友有人安装齿轮,有人介绍零件的功能,有人复盘过程遇到的问题,有人展示玩法,可爱的面庞下透露着对作品的认真,科学的种子在游戏中悄然萌芽。
小学部的学生们则更贴近生活,运用编程设计了“智能家居系统和公园防火系统”。智能家居系统可以识别人脸以及声音,远程即可操控家居。而森林防火系统则实现AI实时监测火险,不仅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和AI深度学习功能来识别近处火源报警,还可以检测到较小、较远的火源危险,真正做到了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部的探索聚焦含糖饮料摄入过量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他们主要使用折光仪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碳酸饮料、功能饮料、果汁、气泡水、瓶装茶饮、乳制品、电解质水等市面上青少年日常消费的饮品,通过光线在不同浓度糖溶液中的折射程度来确定含糖量,并通过展板、数据整理等方式,向大家介绍研究成果,呼吁大家重视健康。
高中部的同学关注到现下流行的骑行运动,提出了山地车齿轮比及其对起步加速度影响的研究。他们在四种不同角度的坡道上进行测试,充分利用物理和数学等跨学科知识,最终获得了最优齿比的数学模型,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可以看到每个学部的学生都在积极地发散科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但学生们都为改善我们的生活而行动,这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02从兴趣到学术,让科学贯穿成长
科学节只是学校科学培养版图中的一环,事实上,一条贯通学生成长全程的系统化培养链才是王府想要达到的目标。多年来,北京王府学校秉承着“学术立校,科研立校”的办学宗旨,构建了多维度科学素养培育体系。
首先,学校常常把科学教育贯穿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用引导式的方式来帮助同学们进行真实案例的辅导,实现生活问题到科学课题的转换。
学生将针对可乐饮料的研究展示在校园科学节中
此外,高阶课程也成为了同学们淬炼学术能力的平台。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的王与若同学,此前就上过学校AP Capstone课程,通过系统性科研方法训练,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独立研究能力,为深度科研打下方法论基础;被剑桥大学录取的卢知柔同学,此前在IPQ项目中用5000字英文论文和现场答辩展现了良好的学术思维。
课程之外,学校的国际项目办还结合不同年级的学情,为学生们匹配了多元的竞赛项目,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术发展方向,在王府竞赛体系下成长的学生不仅能够提前锁定研究方向,更锻炼出强大的竞技实力与稳健的心态。
2024届被康奈尔大学录取的房度远、被卡耐基梅隆大学录取的孙千然;今年被帝国理工学院录取的刘卓霖、被牛津大学录取的秦晨、被威廉姆斯录取的康润璇、还有同样被卡耐基梅隆录取的范中喆,他们都在王府的竞赛体系里斩获了多项大奖。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国际太空城市设计挑战赛上王府摘得了中国站冠军,并且成功进入了亚洲站;在生物科学方面,学校目前已经连续两年斩获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生物方向全球大奖,持续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同学们优秀的科学基础。而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王府学子正在向更高的学术成就发起冲击。
除了软实力的培养,在硬件方面王府也始终在迭代升级。
今年,新落成的联合科研实验室配备大学科研级别设备,可以让同学们尽情展示学科思维,同时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席戴伟教授、英国约克大学Joy Parvin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杨占会教授等专家学者也不定期访问王府,给学生们带来前沿的学术指导。
2024届王府毕业典礼上,同学们融合AI技术设计出能模仿总校长声音的数字虚拟人,让人文情怀和科技创新相得益彰;今年的毕业典礼上,12位理工科学生开发的 “小府”智能导引系统,进一步融合了艺术设计、3D建模与打印、机械工程、磁悬浮、材料学、漆涂工艺、激光切割、AI算法、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更是科学思维与技术应用融合的范例。
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科学家,更是塑造具备科学思维方式的未来公民。当AI浪潮席卷全球,凭借扎实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学子们,必将成为驾驭技术、引领变革的新时代力量。
国际教育上一篇 广东一公司违规开展学科培训被罚没470万 已注销营业执照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