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卫星产业蕴含巨大经济潜能。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近日发布的《2022商业卫星产业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全球以卫星产业为主体的航天领域基本形成美、俄、中、欧“一超三强”的格局,低轨商业卫星已成为大国竞争和博弈的新领域。从应用场景看,商业卫星产业或将引发新的互联网革命,引领全球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
商业卫星产业前景广阔
商业航天,是指航天产业商业化的过程。按照细分,商业航天可分为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空间站等,因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空间站尚处于起步阶段,且规模较小,因此,以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为核心的商业卫星产业是当前商业航天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权威数据来看,商业卫星产业规模巨大,发展前景良好。美国卫星行业协会(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卫星产业收入2790亿美元,在全球航天经济整体收入的占比为72.28%。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宽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报告,目前全球仍有约52%(约36亿)的人口因各种原因无法使用互联网。这意味着,在1.8万亿卫星产业需求之外,仍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缺口。
而在我国,得益于国家对卫星产业的大力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国防科工局等部门,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实现我国商业航天由政府主导向商业化的重要转变。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将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的范畴,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快速发展,涌现了以时空道宇和长光卫星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企业。其中,长光卫星已于2022年向上海交易所提交IPO申请并被受理,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冲刺科创板的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则以优秀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获得一级市场投资人认可,最新估值逾百亿元,被业内认为有望成为国内第二家商业航天IPO企业。
构建商业航天全产业链体系
《蓝皮书》显示,商业卫星产业是商业航天的主要部分,主要包括空间段上游产业链、地面段中游产业链和信息应用下游产业链三个部分,涵盖卫星设计与制造、运载火箭、测运控体系和数据应用如通信、导航、遥感等多个方面,且具有航天、通信和互联网三大行业属性。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实现商业闭环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构建了以上海研究总院为核心,西安和南京研发中心为支撑的研发体系,建立了广州、青岛两大业务运营总部,规划了北京商务中心,并在浙江台州建起卫星超级工厂制造基地,从而构筑起卫星研发、制造、测控、应用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
时空道宇以低轨卫星星座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商业应用闭环,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6月2日,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入轨,完成星座首个轨道面部署,并计划于2025年完成星座一期72颗卫星的部署,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通导遥一体星座。
时空道宇聚焦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两大领域。在卫星制造方面,时空道宇台州卫星超级工厂拥有国内首个商业化卫星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是中国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工厂。工厂通过脉动式AIT产线实现卫星的规模量产,大幅缩短研制周期,可实现日产1颗卫星,生产成本下降45%左右。欧洲OneWeb生产线产能为平均每周8颗,时空道宇在卫星制造能力上已靠拢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企业。
目前,在卫星应用领域,时空道宇已将AICT产业全面延伸至自动驾驶、智能网联领域,通过打造智能网联全栈式解决方案,率先将卫星通信及星基高精定位服务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消费类电子及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卫星应用服务的快速落地,率先实现商业航天应用闭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推进,汽车所涉及的感知控制、决策系统复杂性更高,车载产品的跨域融合成为发展趋势。时空道宇通过数据与算法服务、芯片-模组-终端产品、行业解决方案等全栈软硬一体化产品矩阵,实现整车各个域之间的信息融合,算力分配,全面保障航天科技跨域融合应用。
面对汽车、消费电子产业深度融合的趋势,时空道宇将引领跨域融合,通过智能网联全栈式解决方案,打造安全可靠的车机与手机融合的未来出行生态,实现天地互联的愿景,并为实现商业航天应用闭环进一步提供案例支持。
打造全球商业航天领先企业
《蓝皮书》显示,随着卫星制造与火箭的低成本化,卫星功能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商业企业进入航天及其应用领域,各国纷纷将卫星互联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或将引发新的互联网革命。不过,由于轨道资源稀缺,这将导致商业航天产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而时空道宇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抢先布局,有望为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夺得先机。
众所周知,卫星轨道和频率资源是卫星发射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全人类共有的、稀缺的战略资源,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统一规划和监督管理。轨道资源方面,在多种地球卫星轨道中,地球静止轨道最具经济和实用价值,但数量仅有一条,资源相对紧张。频率方面,当前卫星通信广泛使用的频段包括L、S、C、Ku、K、Ka 等。其中,L、S频段处于低频段,用于实现以窄带语音通信为主的卫星移动业务; C、Ku 频段相对较高,传输容量较大,但已接近饱和,迫使卫星通信向更高频段Ka甚至Q/V频段发展。而C、Ka频段要面对 5G 网络的激烈争夺,Q/V频段也已被国外巨头企业提前布局。
基于上述原因,全球商业航天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低轨卫星星座。而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则,轨道资源和频谱资源主要以“先到先得”方式分配,后申报方不能对先申报国家的卫星产生不利干扰。据估算,近地轨道总共可容纳约6万颗卫星,根据现已公布的计划,预计2029年就会有5.7万颗卫星指标的申领。这意味着,留给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时间非常有限。
时空道宇基于全产业链的商业闭环,将从三个方面助力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首先在轨道资源申报上,时空道宇提出的星座建设计划,将有利于率先获取有限的轨道资源。其次是在产业助力上,时空道宇台州卫星超级工厂高可用、可快速交付的智能商业卫星制造模式,可助力相关企业降低卫星发射成本。此外,时空道宇的星基高精定位服务精度可达厘米级,广泛用于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智慧出行等多个领域,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对此,时空道宇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航天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应用方案提供商,通过掌握核心技术,为国内多个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将作为中国航天领域新力量参与国际竞争,为全球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上一篇 新开发银行助力全球发展继往开来